首页>潮品 > 新技术 > 列表
  • 中深层地岩热技术为甘肃供暖注入“绿动能”

    “‘中深层无干扰地岩热供暖技术’井下封闭换热,取热不取水,对自然环境无干扰。”近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的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飞行区保障区中深层地岩热供热工程项目开工仪式上,甘肃科技集团建材院董事长邵继新为记者科普了一项黑科技。
    2023-03-23 分享
  • 青岛:“慧”耕“慧”种 掀起春耕生产热潮

    3月22日,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场镇的同富勤耕农机合作社粮食高质高效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三台绞盘式喷灌机正进行春灌作业,长达30米的双臂均匀地喷淋着麦苗。伴随着春分后的第一场降雨,青岛市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正在这里召开,现场集中展示了一批绿色新技术、优良新品种、高效新装备,轰鸣的机器声奏响了春耕生产的“协奏曲”。
    2023-03-23 分享
  • 我国首个干涉SAR商业卫星星座数据产品发布

    3月22日,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国内首个干涉SAR(合成孔径雷达)商业卫星星座的数据产品。本次数据产品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四维新一代商星系统第一阶段的建设圆满完成。
    2023-03-23 分享
  • 国家能源集团熔盐储能研究获关键突破

    3月22日,记者从国家能源集团获悉,该集团新能源院在熔盐储能项目研究中取得关键突破,首次完成熔盐储能系统耦合燃煤电厂实现煤电工业热电解耦及深度调峰的技术方案论证,并获安徽能源局对项目的肯定与支持。
    2023-03-23 分享
  • 发展辅助生殖技术,助力新人口政策实施

    相关研究和统计显示,生活方式改变、环境因素等导致不孕不育率出现上升趋势,我国已有近3%的婴儿通过辅助生殖技术降生。与此同时,生育困难群体面临着来自就医、经济、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压力。专家呼吁,应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配套政策法规体系,防止技术被滥用。
    2023-03-22 分享
  • 科学家让玻璃“返老还童”

    从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到小巧精致的计时腕表,玻璃的身影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2023-03-21 分享
  • 看天文望远镜那些匠心独具的设计

    3月16日,据媒体报道,中国计划于2023年底发射一颗新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有望捕捉超新星爆发时发出的第一缕光,帮助搜寻和精确定位引力波源,发现宇宙中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以及那些转瞬即逝的神秘天文现象。
    2023-03-21 分享
  • 多项技术应用提高成都地铁27号线施工效率

    3月19日,笔者从相关施工方获悉,成都地铁27号线一期工程沿线赖家店站、双水碾站、王贾桥站、沙河源站四站机电安装及设备区装修于2023年春节后陆续开工。项目建设中,施工方借助智慧调度管理平台、轨行区联合作业车、综合管束技术、SAC(智慧装配式施工)技术等多项施工技术,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
    2023-03-20 分享
  • 硫酸镍绿色高效智能冶炼产业化技术取得新进展

    3月15日,记者从甘肃省科技厅了解到,由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学、金川集团镍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4家单位承担的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硫酸镍绿色冶炼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研究及产业化”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硫酸镍绿色高效智能冶炼产业化技术取得新进展。
    2023-03-20 分享
  • 新型“人造树叶”能源转化率创新纪录

    欧盟“A-LEAF”项目团队在最新一期《能源与环境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研制出了一款“人造树叶”系统,能模仿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可持续燃料,创下10%的太阳能—燃料转化效率新纪录。这是首款太阳能—燃料转化率比天然树叶高一个数量级的“人造树叶”,为实现能源转型提供了可持续解决方案。
    2023-03-17 分享
  • 国际首个橡胶草高密度SNP遗传图谱出炉

    记者3月16日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橡胶所在橡胶草遗传图谱构建和含胶量QTL发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构建了国际上首个橡胶草高密度SNP(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图谱,并结合作图群体的含胶量数据,定位了6个含胶量相关QTL(数量性状位点)。
    2023-03-17 分享
  • 新型“救心”水凝胶对抗人类健康“头号杀手”

    日前,天津大学李俊杰教授团队成功研发新型水凝胶,该水凝胶可有效抑制心室重塑,促进血管再生并恢复心脏电生理功能。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先进功能材料》上。
    2023-03-17 分享
  • 塔里木油田:集成创新超8000米深井钻完井关键配套技术

    记者从塔里木油田获悉,截至3月15日,塔里木油田满探1井等6口超过8000米的探评价井按进度作业,其中,果勒3C井实钻用时209天刷新亚洲最深水平井纪录。
    2023-03-16 分享
  • 我国学者实现超灵敏中红外单光子成像

    3月15日,记者从重庆两江新区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华东师范大学重庆研究院黄坤研究员课题组利用硅基单像元探测器实现了超灵敏中红外单光子成像,在国际上率先展示了逼近量子探测极限的中红外单像素成像性能。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子刊,曾和平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2023-03-16 分享
  • 全自主智能化巡检轨道式机器人解决传统矿山难题

    狭窄的空间、高温的环境,对于铁矿工人来说,过去每次对井下变电所的巡检都是一次煎熬。“过去一圈巡检下来,上衣都贴在身上,头发尖直往下淌水。而现在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变,坐在宽敞明亮的智慧管控中心,每天只要定时查看上传回来的巡检数据,工作就完成了。”
    2023-03-16 分享
  • 我国首个ISO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发布

    3月14日,笔者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西物院”)获悉,我国首项核聚变领域的国际标准、ISO发布的首项核聚变领域国际标准《反应堆技术-核聚变反应堆一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ISO 4233: 2023)已于本月初发布。
    2023-03-15 分享
  • 攻克核心技术,航空温控领域有了“中国方案”

    类似于疫苗、血液制品等温度敏感的生物医药产品如何远渡重洋,在温度不同的各大洲之间流通?3月初,随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热门议题,“国产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进入到更多国人的视野中。
    2023-03-14 分享
  • 中国科学家刷新纪录实现百兆比特率量子密钥分发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徐飞虎教授等人,开发出高速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量子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将国际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对未来量子通信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月14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发表了该成果。
    2023-03-14 分享
  • 我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记者近日从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获悉,该中心首席科学家熊盛青教授领衔的项目“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应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日前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有色金属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3-03-10 分享
  • 我国科研团队研发国际首个RiP-SERS探针

    3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团队成功研制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插入式探针(RiP-SERS),搭载“发现”号ROV机器人在南海冷泉区完成常态化航次应用,获取了深海冷泉生物群落中纳摩尔浓度的乙酰辅酶A、β-胡萝卜素等生物大分子的拉曼光谱。
    2023-03-09 分享
排行
  • 全部/
  • 本月

编辑推荐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数字报)

扫描添加 中国高新APP客户端
扫描添加 腾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