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技术在多场景落地应用,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活动启动仪式上,作为创业者代表,中关村创业大街生态企业北京太琦图形科技有限公司CEO胡渊鸣分享了创业感悟。他说,我们这一代创业者,当肩负起“科技强国”的光荣使命。
双创由“众”而积厚成势,因“创”而破茧成蝶。在“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时,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发挥好创新这个第一驱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
“中关村的双创文化中,最具价值最让人感动的是,中关村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更加具有科技报国、产业报国的的家国情怀,他们敢为天下先,愿意为国家、消费者以及全社会冲锋在前。”身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的曹毅,对于双创比常人多了一份关于双创文化的理解。
“中关村创业大街,有一家‘文艺范’十足的书店,有书、有咖啡、还有故事,就差一个你,快来!”一些年轻人经常这样“安利”自己的小伙伴。他们口中的“网红”打卡地,是一家名叫“知岛”的书店。
说起方便面,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老坛方便面、红烧牛肉方便面,鳄梨科技创始人兼CEO 陈龙带来的“方便面”却与众不同,是一款以泛白领和蓝灰领为代表的大规模招聘场景提供线上解决方案的AI面试系统。
在陈宽决定回国创业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一大批年轻人的创业梦被点燃,精彩的创意被呵护成长。
“正在进行中的全国双创周活动,是关系全国创新创业发展的大事。”作为创业孵化圈的一名“老资历”,北京创业孵育协会理事长颜振军看待双创的发展,既包括创业者的感悟,又兼具学者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中关村创业大街总经理聂丽霞表示,为梦想助力,中关村创业大街积极构建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加速平台,致力于打造“未来之星加速器、产业生态推动者、国际创新第一站、创新政策先行区”,形成创新空间+创新服务+创新投资为一体的国际化、专业化创新服务网络,成为双创重要的风向标。
在2021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在2021中关村论坛,在2021迪拜世博会,处处活跃着特斯联机器人的身影。
周鸿祎所理解的“上山”,就是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国家急需的硬科技,勇当主角,攀登科技高峰。“下海”就是投身产业数字化的蓝海,甘当配角,服务于政府、城市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陈宏,汉能投资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于2003年创立汉能投资集团, 是中国顶尖创业者的导师和伙伴。汉能投资集团已帮助数百企业完成逾650亿美元的融资及并购,管理及共同管理的投资基金超过100亿元。
第二次创业,短短2年创立孵化器就成功地升级为国家级创客空间;挂职助力当地脱贫,扶贫项目获得贵州省旅游文化厅举办的乡村旅游大赛第一名……贵州本道创客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蒋睿有着种种传奇经历。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自1992年获批国家高新区以来,佛山高新区一路披荆斩棘、接续奋斗,形成了“两化一硬”高质量发展的“3+3+X”产业体系,已成为佛山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
戴着一副黑色细框眼镜,细长的眼睛、眼神坚定,坐在对面的这个邻家男孩一样的90后小伙子叫做施文博。
农业生产不能像老一辈那样在农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了。如何用高科技智能化手段改变传统耕作方式,益阳市益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龙林把目光瞄上了农业自动化设备。
核心IP设计是国产化芯片的关键,杨桦是这个细分领域的一名创业者。作为曾在威盛电子和ARM公司工作过的芯片领域的老将,他一直追寻的目标就是给“中国芯”最好的设计。
今年以来,洛阳市科技局始终坚持“以机关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渗透到科技工作各领域、各环节,引导党员干部从党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百年奋斗路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力量,赓续红色血脉,发扬光荣传统,发挥模范作用。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衢州高新区的鹏孚隆公司,探寻这家企业背后的故事。
生物医药产业是西安高新区“5+5+6+1”现代产业体系五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经多年培育发展,近5000家生物医药类企业汇聚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