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目前研究的新型二次储能系统中,锂-氧电池是理论比能量最高的电池体系。但在锂-氧电池的发展过程中,放电产物过氧化锂的绝缘性是一大难点。
2022-03-15 分享
-
3月12日,记者从独山子石化公司(以下简称独石化)获悉,近日,独石化与国外合作开发的一种管材专用料——聚乙烯产品UHXP4808B成功通过国际PE100等级认证,标志着独石化又一款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认可。
2022-03-14 分享
-
空间辐射是载人航天任务中航天员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银河宇宙射线和太阳质子事件是两种典型的空间辐射源。根据美国“好奇号”火星车获得的数据,在预计500天的载人火星任务期间,银河宇宙射线的剂量将远远超过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给出的辐射剂量限值。
2022-03-10 分享
-
近年来,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迅速发展,安全又柔软的电池成为科学家着力攻关的方向。记者3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获悉,该所合成并应用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研制出安全、耐用、适应性强且具有出色柔性的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避免了爆炸、着火等安全问题。
2022-03-04 分享
-
我国木材资源严重短缺,木材供应安全保障形势严峻,但具备可再生、能降解、易加工且强度高、成本低等优点属性的竹材资源却相当丰富。
2022-03-04 分享
-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研究组与吴涛教授研究组合作,在顺磁性笼目晶格材料锡化钴中观测到了费米能级附近的平带电子结构并揭示了由平带电子导致的输运和磁性的反常各向异性。
2022-03-04 分享
-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课题组茅瓅波副研究员等从生物矿物的残余应力增强机制中获得启发,提出一种新的仿生增韧方法,可显著提升仿珍珠母陶瓷的韧性,韧性放大系数达16 1±1 1,优于最先进的仿生陶瓷。
2022-03-04 分享
-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展示了如何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创建纳米级配置(例如波状脊阵列)的方法,新研究将闪烁体的效率提高至少10倍,甚至可能提高100倍。
2022-03-01 分享
-
2月27日,“活性复合粒子技术暨AOE牌空气消毒机”专家鉴定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消毒和医院感染管理领域的专家经过评估一致认为:基于活性复合粒子发生技术的AOE空气消毒机具有良好的消毒效果,符合卫生行业标准,值得推广应用。
2022-02-28 分享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在单原子薄材料中发现了一种奇异的“多铁性”状态。他们的观察首次证实了多铁性可存在于完美的二维材料中。
2022-02-28 分享
-
2月25日,记者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国内首套3000吨 年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分公司顺利开车,并生产近百吨合格产品。
2022-02-28 分享
-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MISIS开发了一种制备氧化锌纳米棒的技术,利用该技术制成的新材料具有独特的抗菌和抗癌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材料化学与物理》杂志上。
2022-02-28 分享
-
记者24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内耗与固体缺陷研究部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研制出一种高性能钼合金,为其在先进核能系统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金属材料顶级期刊《Acta材料》上。
2022-02-25 分享
-
记者2月21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部胡林华研究员团队,与石家庄学院季登辉教授合作,开发出一种机械性能优异、离子电导率高、具有宽操作温区(-20℃—60℃)的功能性水凝胶电解质
2022-02-24 分享
-
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及中国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学家在《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撰文称,他们研制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小的电池,可为一粒灰尘大小的计算机供电,未来有望在物联网、微型医疗植入物、微型机器人系统和超柔性电子等领域大显身手。
2022-02-23 分享
-
据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创造出一种可拉伸且非常坚韧的新材料。新材料属于更广泛的离子凝胶类别,离子凝胶是一种聚合物网络,含有在室温下呈液态的盐,这些盐被称为离子液体。
2022-02-23 分享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中科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的肖正国教授研究组,通过刮涂过饱和的钙钛矿溶液来调控成核生长过程,成功制备出了大面积、高效率的天蓝光钙钛矿LED,向钙钛矿LED照明的商业应用迈进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2022-02-23 分享
-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彦武教授团队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通大学进行合作,采用具有百微米尺寸和连续流动特征的微通道反应器,充分利用微通道内高效传质传热等特点,实现高效且本质安全的石墨氧化过程。
2022-02-23 分享
-
2月17日,在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组织的“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活动——石墨烯加热技术应用中,一位张家口崇礼冬奥核心区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向记者表示。
2022-02-22 分享
-
在众多塑料制品中,生产和使用最多的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然而对于PET的降解和循环利用却是一个国际难题。
2022-02-18 分享